第339章 大明第一版新式教育标准教材(草版_首辅
新新小说 > 首辅 > 第339章 大明第一版新式教育标准教材(草版
字体:      护眼 关灯

第339章 大明第一版新式教育标准教材(草版

  年关之前,陆远等到了一条好消息。

  在历经长达八个月的时间后,来自全江南、全国名师学者们包括部份国外传教士终于编修出了第一套新式标准教材(草版)。

  陆远第一时间就赶往文渊阁进行审读。

  这绝对是中国教育史第一套标准教材。

  礼部尚书杨成修、翰林学士茅瓒陪同审读,并做讲解。

  “按照太师的指示,新教材涵括国学、术数、经史、地理、礼乐、物学六门主课,另外如宗教、天文、矿产、水利、兵法、医药、船舶、工程、军械等属于选修课。”

  “国学,教识字、辩音、修辞、注解、拟文、成章。

  术数,教数算、几何、统计、度量。

  经史,教本国史、外国史、邦交史。

  地理,教堪舆、绘制、测量。

  礼乐,教国礼、邦交、宗藩、音乐、乐器、典章。

  物学,涵括声学、力学、光学、慈(磁)学、热学、火药、多元素生产提取、实验学。”

  一本本新教材堆满了几十张桌子,陆远简直是爱不释手,随便拿起一本都要看上一刻钟才舍得放下。

  这绝对是他这十几年来做出的最伟大成就!

  虽然这些学术没有任何一项是他发明创造留下的,但却是他整理、编修、分门别类构造出来的系统教材,最重要一点,陆远将他搬入了中国这个国家的教育之中。

  “教材既然编修好了,那么新的教育体系也可以筹备推行了。”

  陆远看向杨成修:“杨部堂那边准备的如何?”

  “礼部暂定了一个想法,就是先在南京、广西推行。”

  杨成修汇报道:“这些学术虽然已经分门别类,但是我们缺少教师,六门主课内,除了国学之外我们有现成的名师,其他五门主课、十几门辅课的教师都很缺少,而且这些教师本身恐怕也对这些学术一知半解,只知皮毛。

  就算教学生,也只能按照先人留下的文字照搬传授,想要形成系统性的、权威性的传授教育,只能靠这些学生在汲取完先人经验后,自己一步步摸索并完善了,所以新式教育的主学科,恐怕短期内无法形成气候。”

  陆远叹口气点头。

  新的学科确实归纳了出来,但是又如何呢。

  没有老师教啊。

  老师这种资源不可能凭空冒出来,这时代也不存在拿来主义,西方人自己还没弄明白呢。

  想要二十年一代人的时间在学堂内就培养出一堆物理学家、化学家根本不现实,甚至可以说想都不要想!

  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靠着一代代人在实际实验中的摸索和完善来培养师资力量。

  “慢慢来吧。”

  陆远很着急的想要做出事情,但最终还是长叹一声接受现实。

  “就按杨部堂的意思,现在南京和广西办新学吧,但是本辅有一个要求,凡南京和广西自明年新学推行之日始,五岁至十岁孩童即必入新学,对主课,除了国学之外,现有教材记载的内容能学多少学多少,学成之后,没有去处的留下来,成立一个师范实验学校。

  也就是说通过结业考核并愿意留下的学生,朝廷养到死!而他们人生的未来只做一件事,就是搞学问,通过不停的实验完善各类学科,同时培养出更多的教师出来。”

  杨成修连连点头:“是,下官记下了。”

  “新学推行之后,凡在学期间之学生,一律免除学费,供一日三餐,这项开支国家承担。”

  “这所耗也不在少数啊。”

  “只在南京和广西推行,能花多少?”

  陆远斜了一眼杨成修:“广西在册人口不过二三百万,南京不足一百五十万,两地加一起,适龄入学儿童能有二十万吗,就算二十万个孩子,只是吃饭还能把朝廷吃垮了不成。”

  “是。”

  “通政使司可以向广西和应天巡抚衙门行文了,让他们开始选址办学,最晚明年二月份必须开学,另外让报局尽快拓印足够量的教材。”

  陆远交代着:“既然是只在这两地推行,暂时就不设新衙门了,礼部加设一个教育司,新式教育的一切事宜暂归礼部管辖。”

  这话杨成修听明白了。

  现在的新式教育起步困难、无力推广,所以才归礼部来负责权管,将来早晚有一天,新教育会推广全国,那时候教育司必然独立成为一个教育部,那就和礼部平级咯。

  话说现在南京的新衙门是真的不少。

  武官那边就一个大都督府没必要提,只说行政系统的二级衙门就不少。

  陆远所代表的内阁肯定是整个系统的第一级。

  二级衙门包括了六部、通政使司、都察院、大理寺、太常寺、鸿胪寺、太仆寺、光禄寺、海关、转运使司,以及即将从户部整合独立出去国有资源管理司(局),加上这个新成立早晚也要独立出去的教育司,整整十七个二级衙门。

  不过杨成修转念一想,又觉得很不错。

  衙门越多虽然对财政是一种压力,但是岗位也多了不少,可以缓解很大的官员安排矛盾。

  任何人只要有岗位、有俸禄、有权力,他就不会有那么大的生活怨气,那就能缔造和谐社会了,说其他的,靠什么仁义礼智信的教化都没用。

  这就和当年朱老四保留南京一套中央政府是一个性质。

  没有这套南京中央政府,朱老四只要一死,南北矛盾立刻严重激化,国家的内战分裂是必然。

  因为南方士林的怨气很大。

  而现在陆远频繁开始筹建新衙门,是不是也有这种政治考量杨成修不确定他也不敢说。

  不过这段时间南京城内的气氛很微妙,作为一部尚书,杨成修这点政治嗅觉还是有的,但他不会着急。

  一来是他有自己的政治背景,二来作为江南士林根正苗红的地方政治人物,今年才刚刚四十多岁的杨成修不相信陆远会把他给拿下来,只为了给北方官员腾位置,这不现实。

  “就这么定下来。”

  陆远又看了一眼这满屋子的新编教材,心满意足的离开。

  阶段性的事已经做完,剩下的就只能交给时间了。

  但可以预料到的一点是肯定的。

  即从明年开始,这个国家将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请收藏本站:https://www.xinxin001.com。新新小说手机版:https://m.xinxin001.com

『点此报错』『加入书签』